202007-20 10:57
来源
退役军人事务局 浏览次数:
退伍不褪色,永做边防线上的护卫员
“退伍29年了,他从一个精神饱满、充满朝气的蒙古族小伙子,到今天53岁将要迈进中老年行列,他的言行举止还保持着军人特有的本色,遇到困难和险情总能冲锋在前,把边陲的安宁和稳定放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发挥着一名退役军人基层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这是当地牧民们对哈斯巴特的总体评价。是的,哈斯巴特退伍29年来,时刻不忘自己是在部队成长锻炼过的一名军人,努力把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家乡发扬光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哈斯巴特出生在祖国北疆巴彦图嘎苏木脑木罕嘎查一个普通蒙古族牧民家中。1986年11月,他应征入伍。三年零四个月的军营生涯,让这位来自边疆牧区的蒙古族小伙子着实开阔了视野,具备了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意识,增长了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本领。回乡后,他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牧区改革和建设事业,并发挥自身优势,平时注重发扬光大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2007年7月,哈斯巴特尔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90年3月,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学习锻炼了三年多的哈斯巴特光荣退役,恋恋不舍的离开了部队和三年多来朝夕相处的战友们,回到自己的故乡,当了一名普通牧民。他的家乡脑木罕草原地处祖国北疆,有19.5公里长的边境线,最近的牧民营盘定居点距离边境线不过500米。从小就受过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他,深知边陲的安宁和稳定事关重大,在部队学到的国防知识和戍边本领也应该派上用场,加上他从小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他对这里的地形地貌了如指掌,更晓得做好日常边境线巡逻检查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尽早解决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于是他主动向苏木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嘎查领导提出申请,和盘托出了自己在部队就策划好的计划、做法,甘心情愿要当一名义务护边员。领导们对哈斯巴特的这一要求很重视和赞赏,很快就批准了他。至此,他光荣地当上了一名义务护边员,其任务就是按照分工,协助边防派出所和边防连队看好管好脑木罕草原上的19.5公里边境线。
这里平均海拔1000米,属于高寒地区,人烟稀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春天风沙肆虐,冬天傲雪凌霜,最冷时节温度就达到零下四十五度,但就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哈斯巴特开始了实现自己保家卫国的梦想之旅。当上这个义务护边员后,他深感荣幸,更觉得责任重大,因此,把守护好边境当成了一件大事儿去做。90年代初,各方面基础条件很差,哈斯巴特的巡边工具仅有一匹马,每天至少在边境线上巡逻一次,一巡就是两三个小时以上,天天尽职尽责的“上岗、值班”,而且是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不管遇上什么恶劣天气都是雷打不动,贵在坚持的精神在他身上得以充分体现。后来摩托车进了牧区,交通工具有了新变化,哈斯巴特在春、夏、秋三季都可以骑摩托车巡边了,可这里毕竟是高寒地区,每年有长达7个月的寒冬期。哈斯巴特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还得骑马、乘驼,雪大时就得步行穿行在那19.5公里的责任区,履行巡逻检查的神圣职责。只要发现边境线上有任何“风吹草动”,他都能及时解决处理的就迅速动手,自己解决不了或超出他处理范围的,也做到在第一时间向边防派出所及有关部门报告。在牧草秋黄和春枯的防火期特殊情况下,他往往是上下午或是晚间对重点地段进行多次巡逻。巡逻检查的主要内容是密切观察边境线境内防火道是否有障碍物、易燃物,各段防护网的坚固情况是否完整无损,摘掉风刮挂在防护网上的杂物,解救因穿越防护网而受伤的黄羊、狍子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时制止非法捕猎和破坏草原生态环境的行为,以及境外是否有异常情况、火灾火险因素。
退役不忘“根”,争做草原上的守护者
他还默默无闻地做了许多多为国为民的好事儿:29年来,他参与过大大小小军警民联合巡逻踏查上千次,组织参加扑灭草原火灾近百场。2013年4月23日,当时正值春季牧草枯黄、干燥风大季节。这天,哈斯巴特照常在边境线上巡逻时,看到境外远处浓烟滚滚,一场草原大火正向我国境内袭来,他马上拿出手机向各有关部门一一报告,同时做了应急灭火准备。一瞬间大火来到,我国边境遭受蒙古国入境大火侵袭,严重威胁到了牧民群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哈斯巴特尔奋不顾身冲上去,竭尽全力打火、灭火、控制火情。之后,由牧民、机关干部、边防战士等志愿者组成的灭火队陆续赶到投入战斗,哈斯巴特不顾疲劳,继续与大家一道奋力灭火,经过两天的艰苦奋战,终于将这场大火扑灭,有效地降低了火灾给草原造成的损失,守住了牧民群众的家园。由于哈斯巴特在这场草原火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当地军民誉为“草原灭火英雄”。从2011年开始,针对逐年增多的越境草原火灾,哈斯巴特响应政府的号召,积极组织周边年轻力壮的草原儿女成立北疆第一个“义务打火队”,带领牧民队员先后成功扑灭草原火灾20余场,又被人们亲切的称呼为“火哥”。
这位“火哥”不仅会灭火,每年遇有暴风雪恶劣天气,哈斯巴特都会加入到抗灾队伍中来,主动为解放军边防连队免费送去各种过冬所需生活物品,体现“老班长”关爱人民子弟兵的崇高品德和应有的风采。由于长年在这条边境线上执勤巡边、护边,他与边防连队的官兵和边防武警官兵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军民感情,几代边防军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年遇有暴风雪恶劣天气,他都会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加大巡逻频次,多次艰难地拦截赶回抵边牲畜,据统计,29年来,仅由他拦截赶回的抵边大牲畜就达10000余头(匹)。2011年,哈斯巴特及时向边防派出所反馈疑似境外非法越境盗赶牲畜案件线索,经边防和刑侦部门侦查后,成功破获这起越境盗赶牲畜案件,仅这一起案件,就为牧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30万元。直到今天,哈斯巴特尔为边防派出所提供各类边境动态信息和敌社情近千条,被派出所采纳上报80余条,成功堵截非法临界3起9人。
传承好家风 弘扬正能量
自哈斯巴特懂事后,他的父母就把“热爱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爱国主义思想灌输在他幼小的心灵中。长大成人后,他立志要当一名人民解放军战士,为保卫祖国奉献自己的一生。有人会问,哈斯巴特一心扑在义务护边巡逻上,还顾及家吗?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目前,哈斯巴特上有78岁的老母亲,下有26岁的儿子,还有通情达理的妻子组成了一个4口幸福之家。家中拥有1.33万亩草场、180头牛,50多匹马,可以说也够这一家人忙活的了。不能说哈斯巴特尔对这个家的牧业经营啥也不管,准确地说,他是把主要精力用在了义务护边巡逻上。如今,哈斯巴特已经守护这片土地29年了,他的儿子也离开繁华的都市回到父母身边,哈斯巴特尔时刻让儿子牢记“热爱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家训,让自己的子孙延续着家族的传奇,两代人用寂寞的脚印,在北疆边防一线印下千千万万个心愿:只愿辛勤的汗水,浇筑祖国北疆的平安。
29年来,哈斯巴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他保家卫国的诺言和追求,用一件件感人的事迹抒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退伍军人守边爱边护边的时代凯歌,彰显着革命军人永不褪色的精神。在阿巴嘎旗北疆草原上,义务护边员、打火英雄哈斯巴特29年坚持义务巡边、护边的事迹在牧民中广为流传和颂扬,很多牧民特别希望以他为榜样,把子女送到部队去接受锻炼……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普通的牧民共产党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在心,“退伍不褪色”是哈斯巴特永远坚守的本色。正是有这样的信念和坚持,近年来,哈斯巴特连续多次被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党委政府及驻军部队授予“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0年千名综治和平安工作者”、“北疆模范护边群众”、“优秀边民”、“二盟五市森林草原防火联防工作先进个人”、情系国防“最美家庭”、“草原防火先进个人”和“综合治理先进个人”等荣誉。
哈斯巴特的足迹遍布在脑木罕草原19.5公里的边境线“责任区”上。尽管他已经是年过半百之人了,但仍然一如既往地继续走在自己选定的路上,坚定不移地做着自己甘心情愿要做的事儿……
主办单位:锡林郭勒盟退役军人事务局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西段盟行署2号楼5楼525室